乌合之众

封面
s29827197.jpg
状态
reading
书籍页数
198
当前页数
198
阅读进度
🌚🌚🌚🌚🌚🌚🌚🌚🌚🌚 100%
标签
心理学
豆瓣评分
8.3
版权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
开读日期
Apr 30, 2025
读完日期
Jul 30, 2025
作者
[法] 古斯塔夫·勒庞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21482/
书摘总结
畅销全球122年的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开创性分析了群体心理的本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精英领袖。这部一下午就能读完的经典,帮助我们看清群体的真正面目,从而在冲突和矛盾面前,始终保持理智、内心强大和清晰判断。
添加日期
Jun 19, 2025

概述

断言、重复、威望、传染
易怒、轻信、简单化
演说家、词语、口号

群体的灵魂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无论什么样的人构成群体,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职业,他们的性格,或者他们的智力,是如何的相同或不相同,仅仅因为他们构成了群体,就能让他们仿佛具有了一个集体灵魂。这个灵魂让他们有了一种与在每一个人分开始完全不同的感知、思维和行动的方式
群体的灵魂是不容易描述的,他的组织不仅仅根据集体的种族与构成而变化而且还根据所承受的刺激物的性质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只有领域的同一性,才会产生个性在表面上的同一性
异质性淹没在同质性之中,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主导
群体是匿名的,因此也是不负责的。一直控制住个体的责任感会完全消失。所以,个体会特别容易放纵自己
群体中的个体是沙子中的一粒,可以被风随意吹起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比个体更低,但从情感的角度,以及由这些情感引起的行动的角度来看,群体根据不同的环境,可以比个体更好或更坏。一切都取决于群体如何被暗示。
只要他们聚集成了群体,博学者与无知者同样没有观察力
群体的观察是所有观察中最容易出错的,往往只是代表了一个个体的幻觉,这一幻觉通过传染的途径,暗示了其他所有人
未来的学者们面对这些充满矛盾的叙述,也许会怀疑这位英雄是否真的存在过,就像我们有时会怀疑佛陀是否真的存在过一样
历史能使之永恒的,只有神话
群体的夸大,仅限于情感,而不涉及智力。因此,仅仅是在情感层面,群体可以上的很高,也可以下的很低
 
每个文明都产生于一小部分根本性的理念,它很少被更新。
一种观念的高低之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带来的效果
观念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在群体的灵魂中站稳脚跟,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从那里走出来
群体的观念总是比学者和哲学家落后几代,政治家知道一些群体观念的谬误,但由于影响巨大,他们就必须根据这些原则来治理,尽管他们已经不相信这些观念的正确性
集体逻辑的特点就是:将并不相似的、只有表面关系的东西联想起来,将所有的个案马上普遍化
那些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演说者,总是将这一类的联想介绍给群体,只有它们才可以影响他们
群体接受的判断都是被强加的判断,从来都不是经过辩论后得出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能够做到让自己高于群体的个体,数量巨大。有些观点轻易就具备了普遍性,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形成建立他们自己的推理之上的观点。
在历史上,表名的东西,一直都比事实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非真实总是主导者真实。
群体的想象力必须是必须去震撼的,所有震撼群体想象力的东西,都会表现为一个吸引人的、清晰的意象
一个大的罪行,一次大的灾难,可以深深的震撼群体,即便其结果可能比一百个故事加起来的损失要小的多。
并非事实本身震撼群体的想象力,而是群体如何在脑海里再现这些事实
 
群体是不做理性推理的,他们一股脑儿的接受或摒弃一种理念,不接受讨论,不接受矛盾,对他们产生影响的种种暗示可以整个侵入他们的理解场,而且马上就能转化为行动。如果群体接受了好的暗示,也可以时刻为一种向他们暗示出的理想做出牺牲。群体只认可强烈的、极端的情感。
 
群体的信念本质是一种宗教情感,群体具有宗教本能
对于群体来说,要么成为神,要么什么也不是
政治信念,神圣信念和社会信念,只有在具备了宗教形式之后,才能在群体身上安家落户,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信念免于辩论

群体的意见和信仰

一旦种族的性格形成,它的文明的所有因素,都成为它的灵魂的外在表达;种族意味着整体的祖先传承
一个民族,是由过去创造出来的有机体。与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遗传因素的缓慢积累,才可以自我改变。
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人所从事的两大工作就是,先创造出一个自成一体的传统,然后,当这些传统不再有益之后,将他们毁掉。没有稳定的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缓慢的消灭,就没有进步。
时间是真正的创造者,也是伟大的毁灭者;
通过时间,信仰获得力量,同样,由于时间,信仰失去力量
时间聚集了大量的信仰和思想的残存,在他们之上,诞生出一个时代的观念。
制度本身无所谓好坏,他是种族观念、情感和风俗的产物
民众始终是被自己的性格来治理的
教育既不能让人变得更道德,也不能让人更幸福
应试教育只知道将书本背诵得滚瓜烂熟,从不培养其判断能力和主动性
对无用知识的获取,一定会将人变为反叛者
判断力、经验、开拓性、个性、所有这些在生活中成功所必须的条件,都不是在书中可以学习到的
思想只有在自然、正常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能够让思想的萌芽产生的,是无数的感觉印象;正式通过眼睛、耳朵、手,甚至通过嗅觉得到细小的、特殊的感知,都是无意中收集到的,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的,在他身上组织起来,或早或晚地在他身上暗示出一种新的组合,一种简化,一种结构,一种完善或者发明。
 

群体的领袖和他们的说服手段

群体中所有人都需要听从一名领袖的本能需求
个体聚集成群体,失去一切意志,就会本能的听从一个具有意志的人
统治群体灵魂的,不是自由的需要,而是奴役的需求。
越简单的断言,越没有论证和证据,就越有威信
情感的传染,可以解释突如其来的恐惧
引导群体的,不是逻辑论证,而是榜样。在每一个时代,少数个体以他们的行动成为无意识的民众的模仿对象。然而,这些个体同样不能太超凡脱俗。否则的话,就太难进行模仿了,他们的影响就化为乌有。正式处于这一原因,一些过于超越时代的人,基本上对那个时代没什么影响。因为差距太大了。
威望的特点就是阻止人们把一样东西如实地去看,就是让我们的判断力瘫痪
群体总是需要现成的意见,个体则经常需要现成的意见。这些意见受欢迎,跟他们含多少真理或谬误无关;只因为有威望,才受欢迎。
威望一旦被讨论,就已经不再是威望。要想让群体敬仰,一定要能与他们保持距离。

群体的信仰和意见的可变范围

固定信仰和可变信仰的关系好比覆盖着沙子的岩石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信仰的终结
人类真正的暴君,永远都是死者的幽灵,或者是人类自己产生的幻觉
今天,作家们已经失去了任何影响,报刊只能去反映舆论。至于政治家们,他们早已不再引导舆论,而是追随舆论。他们对舆论的害怕,有时甚至已经到了一种恐惧的地步,使他们的行为没有了任何固定性。政治的向导是不知理性为何物的流动群体的冲动。
现代人越来越被冷漠麻木所侵蚀

群体的归类和描述

群体的归类

智力在群体中不起任何作用,只有一些无意识的情感可以起作用
一个根本性的因素,种族,可以足够清晰地区别不同的异质群体
遗传的心理结构会造成人们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的深刻不同
有的群体是可以被说服的,而有的则从不让步
群体拥有的,是人们强迫他们接收的,从来都不是理性让他们接收的
一旦危险过去了,人们就既不再感恩,也不再害怕
 
对于本文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与我联系.